小彎嘴

 
 
小彎嘴

學名: Pomatorhinus ruficollis

科別: 畫眉科 Timaliidae

屬別: 彎嘴鶥屬

鳴聲: 時常在濃密的竹叢、草叢及灌木叢中發出「苟歸—苟歸—」及「讀、讀、讀、讀、讀」的哨音。

別名: 小彎嘴、小彎嘴畫眉、棕頸鉤嘴鶥、竹骹花眉(台語);古又名:黃鶯、黃鳥。

台灣特有亞種,普遍的留鳥,分布很廣,從平地至海拔2600公尺山區,次生林下層草叢、灌木叢或竹林間,以及茶園、果園等開墾地皆可能出現。飛行能力不強,速度也不快,通常只做短暫的低空直線飛行,從一個樹叢飛到另一個樹叢。在地面活動時,以跳躍方式前進,在灌木叢間則以側跳、攀爬等方式活動。以昆蟲及昆蟲的幼蟲、植物種籽為食。在台灣的繁殖期為4至6月,築巢於灌叢及草叢間,接近地面,巢近球形,開口在上側方,巢材為芒草葉、花穗、蕨葉、草莖及其他樹葉。每窩產卵約2至5枚。基隆山邊、台北植物園、松山、內湖、南港、北投山邊、台大、新竹青草湖、香山、台中北屯大坑、彰化八卦山有觀察紀錄。




 
鑑別重點
 
雌雄同色。
 頭上灰黑色,細長白色眉斑,有黑色的寬過眼帶。
 後頸和上背紅棕色,下背至尾上覆羽、雙翼和尾羽欖褐色。
 腮喉白色,胸白色有黑褐色縱斑,腹紅棕色,混合有白斑。
 上嘴黑色,下嘴黃色白,腳深灰色,眼黃色。


 
生活在山麓至中高海拔的次生林下層草叢、灌木叢或竹林間,也常出現在茶園、果園等開墾地。常常成小群活動,性隱密,在植叢下層活動,常見首不見尾,有時出現在混群小鳥的周邊。飛行能力不強,速度也不快,通常只做從一個樹叢飛到另一個樹叢的短暫低空直線飛行。在地面活動時會以跳躍方式前進,攝取昆蟲及其幼蟲、植物種子為食。繁殖期為4月至6月,築巢於灌叢及草叢間,巢近球形,靠近地面,開口在上側,巢材為芒草葉、花穗、蕨葉、草莖及其他樹葉。每窩產卵約2-5枚。雌雄鳥同色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亞洲輝椋鳥

台北市北投區 - 法藏寺

新北市石碇區 - 石碇虎爺公廟(伏虎宮)

鳶尾花

臺北市北投區 - 關渡鹹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