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杜鵑
中杜鵑
學名: Cuculus saturatus
科別: 杜鵑科 Cuculidae
屬別: 杜鵑屬
身長(公分): 31
鳴聲: 夏季在森林中常可聽到短促二音節重複數十次的「不不、不不、不不」叫聲。
別名: 公孫(台語)、筒鳥;古又名:杜宇、思歸鳥、冤禽、蜀魂、子規、陽雀、催歸。
遷徒狀態: 普遍夏候鳥
飛行:雙翼狹長善飛行,通常在樹梢的高度飛行,速度快,路徑呈直線。
普遍夏候鳥,於3月至9月出現於平地至高海拔森林。樹棲性,單獨活動於樹冠間,棲息鳴叫時,頭、尾會向下擺動。在樹枝上捕食昆蟲,也竊食其他鳥巢中的蛋。寄生性,不會營巢,將蛋下在別種鳥類巢中代孵代養。孵化比寄主的卵早,雛鳥眼未張開即可以本能的憑觸覺將寄主的卵及雛鳥頂到巢外,以獨占照顧。雛鳥為晚成型,由寄主養大後獨自向南遷移。雌雄鳥異色。
鑑別重點
雌雄體色略異。共同特徵為嘴墨綠色、嘴基黃色,腳黃色,眼紅褐色。
雄鳥頭頸及背面暗灰色,腹部白色有黑褐色橫紋,雙翼黑褐色。
雌鳥全身為赤褐色,腹面白色,皆密布黑色橫紋。
台灣的夏候鳥,停留的時間為3至9月,在冬季仍有少數滯留,分布於海拔2800公尺以下的森林中。樹棲型,常單獨於樹冠間活動,或棲息在樹木頂端,鳴叫時頭、尾均會向下擺動。主要在樹枝上捕食昆蟲與毛蟲,也會偷食其他鳥巢中的鳥蛋。本種為寄生性的鳥類,自己不會營巢,而將蛋生在別種鳥類的巢中,由別種鳥代為孵出幼鳥及餵養。中杜鵑會在吃掉寄主巢中的一顆卵後,再產下一顆顏色相近但體積較大的卵於寄主巢內。雛鳥一般比寄主的卵早孵化,眼睛尚未張開時,即以觸覺憑本能將寄主的卵或已孵化的雛鳥以背部一一頂到巢外,以獨佔寄主的照顧。雛鳥為晚成型,由寄主養大後獨自向南遷移。在台灣停留期間會將蛋下在灰頭鷦鶯、斑紋鷦鶯、粉紅鸚嘴、小鶯及山紅頭等鳥類的巢中,因此繁殖期均配合上述鳥種的產卵時間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