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鶺鴒

 
 
灰鶺鴒

科別: 鶺鴒科 Motacillidae
 
屬別: 鶺鴒屬
 
學名: Motacilla cinerea
 
鳴聲: 飛行時常隨著振翅節奏發出清亮的「唧唧、唧唧」鳴叫。
 
別名: 牛屎鳥仔(台語對鶺鴒類的統稱);古又名:脊令、連錢、雍渠、雝渠、雪姑、錢母。
 
身長(公分): 18
 
 
為台灣規律而普遍的冬候鳥,從8月起就出現抵台度冬的個體,直到翌年5 月離開, 6 至7 月間偶能看見幾隻。灰鶺鴒是機警而靈活的鳥,在道路旁活動時,如果發現有人接近,則會走在人的前方並且維持固定的距離,最後牠會飛到空中繞一圈,又飛回原來的地方。冬季時,常在市區的屋頂看到牠,日落後會聚成小群在樹上過夜。覓食方式為以小跑步的方式捕獵地面的昆蟲,有時也會突然從地面衝到空中追捕飛翔的昆蟲。牠的食物包括蚊蚋、蜉蝣、蜻蜓、豆娘等水邊昆蟲。繁殖區為西伯利亞及中國大陸華北及東北,繁殖期為5 至6 月間,築巢於溪澗附近的樹洞、牆縫及岩隙間,巢材為鬚根、苔蘚及小嫩枝,內襯獸毛,每窩產卵4 至6枚,雌雄分擔孵卵12至14天。曾有在台北市區大廈屋頂築巢,產下未受精卵的觀察紀錄。(以上網路資料)


 
鑑別重點
 
雌雄異色,差異在於雌鳥繁殖羽喉部為白色,雄鳥喉部為黑色。
 
繁殖羽腹部鵝黃色,腰黃色。
 
非繁殖羽,喉為白色,腹部黃色集中於尾下,胸腹其他部位轉成污白色。
 
眼黑色、嘴黑色、腳肉色。



 
唐詩鳥類圖鑑
 
體型纖小,嘴細尖,頸短,身體細長,尾羽和腳亦長。體色以黑、灰、褐、黃及橄欖色為主,外側尾羽白色。灰鶺鴒體型纖長,黑嘴尖細。雄鳥的頭上至背羽為鼠灰色,翼黑褐色,白眉;雌鳥大致相同。主要棲息於草地、沼澤地或近水域之灘地,喜在地面上邊走邊覓食,且在停棲時常擺動尾羽,飛行呈波浪狀,邊飛邊叫,只有在遇警時停棲不動。以昆蟲為主食,營巢於地面上或穴隙中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亞洲輝椋鳥

新北市石碇區 - 石碇虎爺公廟(伏虎宮)

鳶尾花

台北市北投區 - 法藏寺

臺北市北投區 - 關渡鹹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