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枯草
夏枯草
英文名稱: Common Selfheal
學 名: Prunella vulgaris L.
Prunella vulgaris L. var. asiatica(Nakai)Hara
Prunella vulgaris L. subsp. asiatica (Nakai) H. Hara var. asiatica
科 名: 唇形花科(Lamiaceae)夏枯草屬(Prunella)
別 稱: 夏枯草(本經),麥穗夏枯草、鐵線夏枯草(雲南叢書,植物名實圖考),麥夏枯、鐵線夏枯(滇南本草),夕句、乃東(本經),燕面(別錄),鐵色草(本草綱目),滁州夏枯草(大明一統志,植物學大辭典),牯牛嶺(亨利植物名錄),絲線吊銅鍾(廣東),毛蟲藥(廣西龍勝),小本蛇藥草(廣西融水),土枇杷(四川榮陽),金瘡小草(四川青川),羊蹄尖(四川廣元),古牛草(四川屏山),燈籠草(四川南川),牛低頭(河南西峽、商城)棒槌草、鐵包草、大頭花、夏枯頭、四牛鬥草、血見愁、筋骨草、下枯草、大本夏枯草、夏枯花、六月乾、枯草穗、夕句、燕面
原產地: 台灣、中國大陸、日本、韓國
分 布: 生於台灣中高海拔山路旁、草地、林邊。台灣北部、中部海拔 1,500 公尺以下地區。
用 途: 1.觀賞用:可作綠化景觀植物。2.食用:夏枯草的葉及花穗可供食用。3.藥用:性味:果穗:苦、辛、寒;煎膏:甜、微澀。效用:果穗:清肝明目,清熱散結、降壓。治淋巴結結核,甲狀腺腫,高血壓病,頭痛眩暈,頭痛,耳鳴,目赤腫痛,肺結核,急性乳腺炎,腮腺炎,癰癤腫毒;煎膏:清火,明目,散結,消腫。治頭痛暈眩,瘰癧,瘿瘤,乳癰腫痛,乳腺增生症,高血壓。
莖: 高 15~40 公分,全株被白色細毛,有匍匐根狀莖;莖多不分枝,四稜形,直立或斜向上,通常帶紅紫色。
葉: 葉對生,莖下部的葉有長柄,上部葉漸無柄;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菱狀窄卵形,長 1.5~5 公分,寬 1~1.5 公分,先端鈍頭或鈍尖,基部楔形,全緣或有疏鋸齒,兩面均有毛,下面有腺點。
花: 春末夏初開花,輪繖花序,6 花一輪,下被一對寬腎形被硬毛的苞片,多輪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,長 2~5 公分,寬約 2 公分,形如棒槌;花序基部有葉狀總苞一對;花萼筒狀,花冠唇形,紫色或白色;上唇帽狀,2 裂,下尾半展,3 深裂;雄蕊4個伸出花冠外;,花期 5~6 月。
果實: 果穗棒狀,略扁,長 1.5~8 公分,直徑 0.8~1.5 公分,淡棕色至棕紅色。小堅果三稜狀長橢圓形,褐色,尖端有白色突起。
特 性: 多年生草本,高 15~40 公分,全株被白色細毛,有匍匐根狀莖;莖多不分枝,四稜形,直立或斜向上,通常帶紅紫色。葉對生,莖下部的葉有長柄,上部葉漸無柄;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菱狀窄卵形,長 1.5~5 公分,寬 1~1.5 公分,先端鈍頭或鈍尖,基部楔形,全緣或有疏鋸齒,兩面均有毛,下面有腺點。春末夏初開花,輪繖花序,6 花一輪,下被一對寬腎形被硬毛的苞片,多輪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,長 2~5 公分,寬約 2 公分,形如棒槌;花序基部有葉狀總苞一對;花萼筒狀,花冠唇形,紫色或白色;上唇帽狀,2 裂,下尾半展,3 深裂;雄蕊4個伸出花冠外;小堅果花期 5~6 月。果穗棒狀,略扁,長 1.5~8 公分,直徑 0.8~1.5 公分,淡棕色至棕紅色。全穗由數至 10 數輪宿萼七苞片集成,每輪有對生苞片 2 片,呈扇形,先端尖尾狀,脈紋明顯,外表面有白毛;每一苞片內有 3 朵花,花冠多已脫落,宿萼 2 唇形,內有小堅果 4 枚,三稜狀長橢圓形,褐色,尖端有白色突起;果體輕,氣微、味淡。果期 7~8 月。夏末全株枯萎,故名夏枯草。
留言
張貼留言